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解嚴二十週年紀念:內部和諧,對外開放 在解嚴二十週年後的今天,有些人仍在台灣炒作「族群問題」。不過我認為在數十年、乃致於數百年的通婚下,台灣已沒有「族群問題」。台灣現在有的,是少數政客在操弄、製造以「族群」為名的「政治問題」。 有人曾喜歡稱1949年以後來台灣的大陸移民為「外省人」,以與原居台灣的住民「本省人」做區分。事實上想想,不只這群人是「外省人」,大家不但都是「外省人」,也都是「本省人」,只不過有「先來後到」的差別而已。 開台早期 保濕面膜,男多女少,因而有「一個某較贏三個天公祖」的說法,閩粵移民只有向平埔族,甚至高山族的女姓通婚。數百年下來,不論閩粵、客家都混有平埔、甚至高山原住民各族的血統。誠如俗諺云:「內山住久半人番,生子都是番仔款」。先來的「外省人」也因此變成了「本省人」。同樣地,中華民國國軍來台的時候,又有幾個攜家帶眷呢?他們不是也大量地和本省同胞通婚、生活在一起嗎?經過數十年後,後到的「外省人 關鍵字排名」也變成了「本省人」。哪裡還有什麼「芋頭」、「甘藷」之分呢? 有人常常批判所謂「外省人的原罪」,以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只會佔據台灣原居民的資源。不過這些人所故意不談的是,台灣雖小,但由於政治因素遷到台灣的,往往是最優秀的移民。台灣在清代建省後,從沈葆禎到劉銘傳,當時來台參與治理與開發的,都是清朝政府第一流人才,才能奠定了台灣建設的基礎。國民政府遷台後,也將全中國最優秀的各類菁英帶到了台 帛琉灣。沒有他們的積極貢獻,台灣很難會有日後迅速的現代化發展。 這幾百年來,在台灣的漢族與原住民都承受了許多的苦難。外來統治者的政策或許對台灣社會造成了影響,但更為嚴重的是內鬥造成的社會停滯與分裂。觀諸以往分類械鬥的歷史,我們的祖先就在勇於內鬥中一再沉淪,一再為政客利用。更不幸地是,現在的台灣,社會仍然被有心人分化。這樣的作法,對於台灣的發展與社會和諧,一點幫助也沒有! 美國雖然與英國進行過慘烈的獨立戰爭 有巢氏房屋,但獨立兩百多年以來,卻沒有想要把從英國繼承來的文化拋棄掉:美國人沒有清算英國皇室、批鬥莎士比亞,也沒有要把自己的通用語言由English改為Amerish,或是將大學教的「英國文學」(English literature)改為「美國文學」(American literature)。美國在這一百年所做的,不是批鬥過去,而是廣泛吸引全球優秀人才移民美國,團結出「美國意識」,把眼光放在世界,戮力發展,才有今天的強權地位。 除此之外,我還想提提新加坡的例子。眾所周知,新加坡 房屋買賣是一個多元種族、多元宗教、多元語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。為了要在全球化的戰場上爭得有利地位,新加坡目前正積極招徠具競爭力的華人菁英移民該國。目前新加坡450萬人口中有75%是華人移民,政府不僅沒有進行「去中國化」,自1965年建國後,反而還不斷地對各地,尤其是馬來西亞優秀的華人移民,提供就業、工作機會,也希望這些人才能成為新加坡公民。最近為了能和中國大陸接軌,新加坡還自大陸引進了許多能懂華語的人才,以提高該國的華語水準。 台灣處於東亞黃金環 關鍵字排名帶的中心地位,海上交通位置優越、便於經濟與貿易發展。但在民進黨政府刻意的「排中」、「族群」意識型態操弄下,台灣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,不管本省外省,卻開始往國外,尤其是向中國大陸流動,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才外流。就在世界各國都在搶奪優秀人才的時候,台灣卻還困在「族群」內鬥當中,原本的競爭優勢也在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。 前一陣子政府所帶頭推動的所謂「正名」、「去中國化」、「去蔣化」運動引起了許多爭議。政治人物將國家有限資源放在無謂的「鞭屍」式、「 關鍵字排名以牙還牙」的報復當中,除了想達成政治目的與撕裂社會外,我看不出這樣的作為對台灣會有任何的正面意義。畢竟經過50年的摻揉,中華文化已經成為台灣的一部份,「去中國化」也不代表就能建立台灣的主體性。因此重點應該是如何化中華文化為台灣所用,而非急著把中國的東西通通拿掉。 台灣原來是南島民族生存的家園,近三、四百年來閩粵的早期移民又與南島民族融合,加上後來的新住民而蔚成一個多族群的新社會。四個族群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不同習性,帶來豐富而多樣的文化內涵。移民的祖先來自哪裡並重要, 591重要的是能為台灣作些什麼。只要在這塊土地上成長努力、疼惜這塊土地,都是「愛台灣」的台灣人。 對於曾被迫害的過去,我們也應該要以正面的態度看待。正如同我們不會因為過去日本屠殺原住民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,而排斥與日本交往;我們也不能一直只想著「二二八事件」、「戒嚴」或是「白色恐怖」,而對於1949年後來到台灣的大陸移民耿耿於懷。如果不肯放下過去恩怨,放眼未來發展,不但不能正確了解歷史,也對台灣內部的和諧與發展沒有助益。 「本土化」絕非「隔離化」,其精神乃是在於「落於斯土而成長」,以「本土」 裝潢為主體,邁向廣大的「世界」。在解嚴二十年後的今日,台灣所最需要的,是將眼光放遠、放大,積極提高對外開放度。具體來說,政府要將外資與人才「引進來」,幫助台灣企業「走出去」,才能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效益和增強國際競爭力。何不就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打開胸懷,放眼世界,共同努力解開內部的矛盾心結,內部和諧,對外開放,攜手締造更美麗的福爾摩沙,這樣的台灣也才會有希望! 本文刊於東森電子報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房屋買賣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16drvlu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